当前位置:首页 > 大数据发展 > 正文

文化与大数据产业发展

简述信息一览:

展望2021|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本文来自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发起并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众多研究者共同编撰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报告》分为总报告、分报告、区域篇、专题篇共四个部分。

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的编写背景和内容结构。报告分为总报告、分报告、区域篇和专题篇四个部分,涵盖了十四个文化产业领域,并对各区域的发展规模、态势、特征及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建议。

文化与大数据产业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数据统计显示,1989年,中国平均家庭旅游人次只有0.2次,到2019年已经达到了34次,这个数字在短短30余年的时间里上翻了20多倍。国内旅游人次也从1984年的2亿,扩大到2019年的60亿人次。如果按照更广的维度来看,文旅产业基本上是能够跨越周期的。

年文化产业十大趋势为:文化强国建设全面推进 2022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完成到2035年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如何打造“互联网+”的文化创意产业

1、文化创意产业应助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其他传统行业实现跨界融合。互联网的进入,可以全面改造任何领域,这是一个重要的思路。因此,中央提出了“互联网+”的整体战略,将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设计理念融入各个产业。文化产业需要与信息产业融合,信息产业最终销售的是内容,即文化。

文化与大数据产业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在产业发展方面,要重视网络文化产业的培育。通过市场导向,提升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和国际化水平,鼓励原创作品和优质服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制定长期规划和协调机制,引导网络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设网络文化队伍是保障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3、数字化与在线展示: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广泛展示。创建在线平台,如数字博物馆、电子图书馆或文化遗产数据库,用以收藏和展示文物、艺术品、文学作品等。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形式,使这些文化资源得以随时随地被访问和欣赏,从而扩大其影响力。

4、数字化和在线展示:将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展示,以便更广泛地传播和分享。可以创建在线文化平台、数字图书馆或文化遗产数据库,提供文物、艺术品、文学作品等的数字化收藏和展示。通过多媒体形式,如图片、***、音频等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和欣赏到这些文化资源。

5、近年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内各个城市竞相追逐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等13个城市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四个着力点

1、第四,开发更多、更先进、更有创意的数字文化产品体验馆,如VR电***、VR艺术体验馆、互动电影体验馆、3D在线著名景点游览馆等等,为高端客户消费升级创造条件,开拓数字文化产业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数字文化产品消费 时尚 。

2、四是加快弥合数字鸿沟。虽然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但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不同群体、区域、企业之间,在数字素养、数字化应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造成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弥合数字鸿沟。

3、服务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服务民生。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4、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

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幅提高社会文明水平。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关于文化与大数据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与社会大数据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随机文章